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从佛教各种声音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或“继承爱国爱教传统”。佛教徒爱教毋庸置疑,究竟爱国的传统是怎么来的?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看佛陀是怎样为我们示现的。经典中又是怎样教导我们的,以及祖师大德是如何践行的。
释尊时代的恒河流域,共有十六大国,并立相融,其中以南面的摩揭陀国及北面的憍萨罗国与佛陀的教化关系最深,与释尊年龄相当的两国国王,频毗沙罗王及波斯匿王,也和佛陀的关系最密切。但是,在释尊的晚年,南面的摩揭陀国,由王子夺了王位,那便是阿阇世王,青年好胜,并吞了北面的憍萨罗国。在此稍前,北面的憍萨罗国,亦由王子接了王位,那便是毗琉璃,先将释迦族的城邦灭了。此也真的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依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所述,琉璃太子年及八岁,奉父命至迦毗罗城摩诃男处学射术。时值城中诸释种造新讲堂,欲请佛前来接受供养。是时琉璃太子率五百童子至彼讲堂,升师子座,诸释种见之,辱骂其为婢女所生,并将其逐出门外。太子衔恨在心,誓志复仇。即王位后,领兵大举进攻迦毗罗城。
《琉璃王经》中记载:佛知其意。从精舍出止于路。要坐于荄枯树下。斯须之顷。太子军至。时琉璃王。遥见世尊。即便下象车。稽首于地。长跪问佛。唯天中天。有菩提附差、尼拘类、毕钵.优昙钵.萨罗.怛罗.揵尼赦罗。有此七树。其荫高大。有德茂盛。何因弃舍。处枯槁多刺树耶。佛告琉璃王。虽有七树树荫茂盛。盛岂有常。吾坐刺树。以为安隐。用哀愍伤亲属故也。
此在巴利文三藏的《佛本生经》中,也说佛陀为了挽救亲族的危机,坐于迦毗罗卫城郊的一棵枝叶稀疏的树下,然在毗琉璃王的国境内,却有著浓荫绿叶的大树,所以问起释尊,释尊回说:“因为亲族的叶荫凉爽。”王知释尊之意,是为保护他的国家、亲族,所以一连三次,都退回了国境。到了第四次进攻时,释尊才放弃了他的努力。
在整个大藏经中还有三部和国家安危有关的重要经典,即《金光明最胜王经》与《妙法莲华经》、《护国仁王经》,同称为护国三经。念诵此经,国家及持诵人可得四大天王守卫,使一切世间有情安稳康乐。因为佛曾嘱咐四大天王供奉此经,恒常护卫背诵或仅仅阅读此经的有情。四大天王承诺会保护读经者,使其心想事成,国土风调雨顺,繁荣昌盛。
从佛教的戒律上也可以看出佛教导弟子要爱国。根据《四分律》等律典记载,曾有弟子要到国外去弘法布教,到佛前请示教诫。佛告诫弟子要“遵守国王法,不违毗尼行”。“遵守国王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个爱国守法的公民;“不违毗尼行”,即是严守佛教戒律,是爱教的表现。《梵网经》说“不作国贼”。这“贼”是伤害意,决定不能够做伤害国家、社会的事情,这是如来大戒。还说“不谤国主”,国主是国家的领导人,因为佛教讲不妄语,任何人都不可以诽谤,何况国家领导人?因为他制定一个好的政策所得的功德是一般人做任何事情也比不上的。《缨络经》上佛讲到“不漏国税”,国民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只有纳税有保障,国家的各项事业才有保障。佛教不允许所谓钻法律的漏洞,逃税,这同样是爱国的表现。再有一条是“不犯国制”,国制就是国家的法令规章,国家的法律。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安定团结,保证社会稳定良性发展是对人民最大功德和福祉。
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不是不爱国爱教的,一直以来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著名的玄奘法师西行求法并名震五天竺。戒日王为当时印度各国之盟主,统一全印,听闻玄奘之声名,遍满全印,特礼请玄奘大师到炮罗伽耶城谒见。玄奘大师时年四十一岁,意欲东返。戒日王于首都曲女城举行无遮辩论大会,五印度十八国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婆罗门等七千余人亦到。礼请玄奘大师为论主,称扬大乘,提出论文《真唯识量》颂,悬之于会场门外,经十八日,竟无人发论难之。戒日王益增崇重,十八国王并于会后皈依为弟子,俨然成为印度宗教哲学的最高权威,获得空前无比的荣誉。
会毕,师决意辞归,戒日王坚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国王于首都炮罗伽耶城,开七十五日之无遮(布施)大会,为师隆重饯行。戒日王礼请他常住,在印度可成为国师,为一宗教之领袖,但是这样对中唐民族并无贡献。大师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抛却常人视为不易获得的成就际遇,不忘自己为一中华儿女,为法而来,应为法而归,为大唐民族历史及佛经流传宣扬佛法,打开新的一页。在中国佛教史上,许多这样具有爱国爱教精神,为法忘驱,无视个人名利,学成回国的大德,他们才不愧为真正的佛弟子。
《护国般若经》的精神:国家有内乱和外患时,佛教徒必须起而护国。而护国之法,当“内聚众力,外集多援”。所以,在抗战时期佛教徒为保全其国家民族之自由独立,抵抗强寇侵掠,解除外力拘压,前仆后继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弘一大师在民国27年10月,为勉励泉州承天寺僧众发扬爱国爱教精神,他举笔题词:“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词末又跋:“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赋予佛说以时代精神。
1932年3月18日,太虚撰写了《因辽沪事件为中日策安危》,表示要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大无畏精神,逼迫日本当局“撤兵回国”,使中日两国人民免遭涂炭,共享和平。
1932年,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尼玛在给中央政府的电报中说:“班禅目击时艰,忧愤无已,虽身属空门,而于救国图存之道,何敢后人!”
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瑛也在“七七事变”后于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国佛教会理监事紧急会议,号召全国佛教界投入抗日救国斗争,并成立中国佛教会灾区救护团,圆瑛任团长。
佛教讲的慈悲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教的智慧也是没有国家、种族分别的。然而佛教徒是有国籍的,佛教徒的弘法以及修行是需要国家和政策来支持的,没有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国家,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弘法事业是很难开展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上报四重恩中就有报“国土恩”。坚定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慈悲一切众生,这却是佛教徒应该具有的素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